盘点2010年教育七大热门话题
2010年,中国教育事业改革热点事件层出不穷,上海教育领域也发生了不少新变化。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出台,勾勒未来的10年教育发展“路线图”;中高考新政的推出牵动了考生和家长的心,学业水平考替代高中毕业考,高校“联考”形成“三足鼎立”;首次参加PISA考试的上海学生,拿下了三项测试的第一名……盘点2010年的教育领域七大关键词,我们有欣喜、有争议、有期盼……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和点评。
高校“联考”上演“三国杀”
【事件回顾】
2010年11月,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分别牵头的三大高校联盟先后扩容,公布2011届自主招生“联考”选拔方案。至此,“三足鼎立”之势在全国80余所实行自主招生改革的高校中逐渐扩展,整个11月,高校联考的“剧情”不断更新,牵动了广大考生和家长的敏感神经。专家表示,应该肯定高校自主联合招考的进步性,但能否切实减轻考生负担,增加考生选择权仍将拭目以待。
【周刊点评】
高校自主招生进入 “战国时代”,“联考”到底是为自主招生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还是如某学者所炮轰的“对教育的背叛”;联考究竟是为考生减轻负担,还是沦为一场高校之间的“掐尖游戏”,我们静待实践的检验。不管是联考还是各自为战,自主招生都需要改革的勇气和制度的不断完善。
自主招生“推迟令”
【事件回顾】
以往各高校为了争夺生源,自主招生大战一般从元旦打响。过去几年,自主招生笔试一般安排在1月,整个选拔过程一般在春节前完成。但教育部日前向各高校下发的 《自主招生试点方法》规定,2011年高校自主招生时间推迟到春节假期之后。
但新政出台后,社会上褒贬不一。有观点认为,自主招生考试在寒假期间进行,可以给本来效率较低的假期复习找到一个兴奋点,将假前和假后的复习连贯起来。也有观点认为,自主招生多多少少打乱了中学的正常教学,并影响考生的正常复习,考试时间推迟,影响学生整个寒假的心情以及开学后的复习。
【周刊点评】
教育部一纸“推迟令”,让学校和考生乱了方寸。作为今年的高三考生,他们确实需要一颗强大的心脏,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政策的变化就会打乱他们的全盘复习计划,弄得学生和家长普遍存在“改革焦虑”。
高考取消奥赛加分
【事件回顾】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部分高考加分项目调整的新办法,规范和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与现行教育部规定的高考加分政策相比,此次调整的主要内容就是奥赛和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及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今后,高中生只有获得全国中学生奥赛决赛一等奖,并被中国科协遴选为参加国际奥赛国家队集训的学生,才能获得保送上大学资格。
新政出台后,社会颇多叫好声。有专家认为,现在的中学生参加奥赛大多功利性太强,不少学生不过是把它当成通往名校的跳板,往往缺乏创新、偏重技巧和超前学习,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帮助并不大,奥赛应该回到选拔专业人才的本质上,加分政策调整后,将对这种偏向拉起“制动闸”。但也有观点认为,高考加分项目的增删,应该建立听证制度。
【周刊点评】
“奥赛保送”政策的是否能影响奥数辅导市场仍需观后效,因为很多把孩子送去参加奥数辅导的家长目的仅仅是为了提高孩子的应试能力。
学业水平考替代高中毕业考
【事件回顾】
今年7月,2009年入校的高一学生迎来他们的第一场学业水平考。这一历时3年横跨10个科目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将取代素有“高中毕业考”之称的会考。
2009学年至2011学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暂设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和信息科技等共10门。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不取代统一高考,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全面实施后,可作为部分高校招生的依据。
【周刊点评】
上海学生迎来首场学业水平考,考前不少学校都厉兵秣马,开展魔鬼集训,因为与高考挂钩,师生不敢怠慢,但水平考成绩具体如何与高考挂钩目前还不明朗,希望学生辛苦搏来的“A”、“B”能“分有所值”。
上海教育纲要出台
【事件回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经过一个月的公开征求意见和讨论,《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于2010年9月正式公布。 《纲要》描绘了未来10年上海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蓝图。对于上海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纲要》明确:到2020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每一个人的发展潜能得到激发,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周刊点评】
此次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是上海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明确了上海接下来全力推进教育改革试验和重点发展项目、努力营造全社会支持教育发展良好氛围的目标。
上海学生PISA考试排名第一
【事件回顾】
三年一度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PISA)调查结果公布。在阅读、数学和科学能力三个项目,首次参加考试的上海学生,在三个项目中都居首位,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但惊喜背后也隐藏不少隐忧,如上海学生报告的每周校内上课时间位于第14位,校外上课时间为第9位,校内外上课时间总量位于第12位,学生课业负担仍然偏重。上海学生在学习策略运用中,概括策略指数接近OECD平均值,理解和记忆策略指数高于OECD平均值,但自我调控策略低于平均值。
【周刊点评】
有了成绩不要骄傲,因为测评结果也折射出上海学生学业负担偏重、缺乏自我调控学习策略等“软肋”,中国学生“减负增效”的路还很长。
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破解“入园难”
【事件回顾】
“入园难,难于考公务员;入园贵,贵过大学收费”。近几年来,上幼儿园难的问题不仅让家长倍感焦心和苦恼,也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 2010年11月,《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出台,包括以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等十项具体内容,为“入园难”开出了“良方”。
【周刊点评】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 “国十条”针对“入园难”实施行动计划,将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