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别人家孩子”成自家孩子阴影

2017-10-26

  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教师谢维

  案例:

  自从小明升入高三,父母就进入了“备战”状态:每天看备考方面的书籍,参加各类高三父母的讲座,生怕拖孩子后腿。相反,小明对待高三的态度很轻松。他没有参加任何补习班。有时父母说:“看看你们班的班长,暑假就在外面报班补课了,一天都没休息。你却一点儿也不着急!”小明听到这些话反应十分强烈:“那你索性认他当儿子好了!”父母不明白,自己是想鼓励孩子向其他同学一样努力,随口的一句话为什么会引得孩子如此反感?

  分析:

  有的父母经常把“你看邻居家的孩子成绩多好,再看看你”等话挂在嘴边。其实,这类看似有口无心的话对孩子的打击很大。这类话语不仅直接否定了孩子长时间的努力,更是间接地告诉孩子“我对你是失望的”。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会直达孩子内心。大多数说出这类话的父母的出发点是想以此激励孩子,却忽略了每个孩子其实是不同的。他们的临场发挥能力、课堂接受能力不尽相同。学校老师的授课方式、学习方法也存在差异性。父母没考虑到这些差异性,将孩子与他人随意比较,不仅毫无说服力,还会造成孩子的不自信与焦虑,甚至诱发心理问题。

  望子成龙没有错,但这种心情过于迫切时,会对孩子形成反作用力。如果父母都无法正确对待自我的不理性情绪,又怎能要求孩子从一次考试失利中迅速走出来呢?有的父母将孩子与其他孩子比较时,没有察觉到这其实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试想,如果您对孩子有信心,相信他能从挫折中走出来,又怎么会说出这种话?所以,如果父母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任由不自信在家庭中发芽、生长,那么孩子也会变得不自信。由此可见,随意比较孩子的成绩是不可取的。

  建议:

  “望子成龙”不如“望子成人”

  相比培养孩子能力而言,有的父母过多关注孩子的成绩。成绩可以排名,而能力强弱只有孩子长大后才会逐步显现出来。好的成绩固然可以让孩子在人生路上走得更好,但做人决定了他能走多远。所以,从小培养孩子德行及各方面的能力比学多少知识更重要。比如创造力、想象力、思考方式等。优秀的成绩就像生活中的代步工具,能让孩子走得更快。但能力就像人的两条腿,更多的时候需要自己用坚定的步伐走向未来。既然能力更重要,为什么不让自己的视野开阔一点,用心观察、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尤其在孩子考试失利时,更需要父母的肯定。

  父母要抓住契机,鼓励、肯定孩子的努力,和孩子一起理性分析丢分原因。这种方法虽然相对比较随意,却更能促进孩子自信心的形成,也更有助于提高成绩。当然,如果孩子对考试失利是无所谓的态度,则要想办法唤起他对学业的重视。

  学会为孩子“松绑”

  孩子有自己的生活和未来,父母不能强行把孩子与自己的愿望捆绑在一起。很多时候,父母作比较就是在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与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真想让孩子进步,就拿他的今天和昨天比,只要有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表扬、赞赏,而不是一味地比较,让孩子背负更多压力前行。当捆绑在孩子身上的绳索越来越紧,他会失去前进的动力。

  将孩子随意作比较不仅毫无教育意义,还会造成孩子的反感。只有学会适当放手,才更能帮助孩子。莫让“别人家孩子”笼罩在家庭生活中,成为自家孩子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