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好考前心态 需要考生和家长共同努力

2014-05-20 来源:

  一年一度的中高考即将来临,此时,对于不少考生而言,除了紧张的备考外,心理问题也成了一道难过的“坎”。有的考生甚至出现了食欲下降、睡眠紊乱等症状,还担心自己考试失利。心理学硕士、宁波中学专职心理老师徐儿说,这都是“考前焦虑症”的表现,很普遍。梳理好考前心态,是考生和家长需共同努力的事。

  状况1:学了12年,突然不会读书了

  在市区一所重点中学读高三的小刘,学习努力,成绩中等偏上。可最近他反而进不了状态。坐在后排的两名同学,平时看上去也不怎么用功,可高三第二学期以来,成绩不停往上蹿。“我怎么就原地踏步,是不是特别笨?”小刘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怀疑,学了12年,突然不知道该怎么读书了,只等着高考能早点到。一次模拟考,他还控制不住地先做难题,再做简单题。小刘向心理老师没说几句就泪如泉涌。

  专家分析:

  徐儿老师说,临近高考,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能出现心理问题,而平时努力、成绩中偏上的学生,更容易出现焦虑情绪。他们对成绩比较看重,受家庭因素影响较大。当身边的同学一点点超过他时,就会自我否定,担心自己考不好。

  心理处方:

  徐老师说,这类学生属于“长期劳作型”,不会劳逸结合,平时太累。学生需要分析一天的安排,找出漏洞,利用最没效率的时段,走动或锻炼一下。看上去学习时间少了,但休息充分,心情放松,学习效率反而提高了。在复习时,考生可文理科交替进行,利于左右大脑轮流休息。早晨起床,考生不妨对着镜子笑一笑,坚定地说:“充实美好的一天,加油!”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纠正消极的评价,提高自信。

  状况2:每天只睡几小时,老是上厕所

  最近,小李同学每天晚上都要起来上一二次厕所。事情是这样的:一次模拟考没考好,她失眠了,起床上了一趟卫生间后终于迷迷糊糊睡过去了。之后,她只要睡不着,就会想到上厕所,临睡前还特意喝上一大杯水。因为入睡慢,梦多,一觉醒来累死了,白天无精打采。

  专家分析:

  徐儿老师说,这是考前过分紧张的表现,入睡前必须完成上厕所这一仪式的行为属于自我强迫,和能不能入睡没关系。高考前,每名同学多少都有紧张情绪,这是件正常的事。

  心理处方:

  徐儿老师说,考生要“顺其自然”,想上厕所就上,想喝水就喝,做当下要做的事,而不刻意去做,强迫的意愿越大,反强迫的力量也就越大。建议学生深呼吸、冥想并做静心练习,来缓解内心的压力。

  状况3:家长一句话,孩子发脾气

  为了不给孩子过多压力,小陈的爸妈几次对他说:“不要紧张,尽力就行,考不好也没关系。”但是小陈还是莫名焦虑。当小陈父母饭后闲聊抱怨工作时,他忍不住想:“我要考上好的大学,改变生活。”过了一会儿,一位阿姨打来电话,当得知对方儿子出国深造时,小陈妈妈说:“祝贺祝贺,你儿子真是优秀!”小陈明显感受到了家长的期待,当妈妈端了一盆水果进入书房时,莫名其妙地大发雷霆。

  专家分析:

  徐儿老师说,家长要引导孩子对成绩、升学的正确认识,但这种引导,不是靠临考前几句安慰的话就能完成,而是需要日常渗透。这段时间,考生对外界的压力很敏感,父母过多的期待很可能就转化为压力。家长越强调不要紧张,考生可能越紧张。

  心理处方:

  徐儿老师说,作为家长,首先要学会处理自己的焦虑情绪。情绪会传染,不管家长如何紧张,在孩子面前应表现出平静、稳定的一面,营造安全的情绪氛围,对孩子的高考充满信心。其次,大考之前,家长不要过分关心,不要唠叨,越唠叨的父母内心越显焦虑。也不要和孩子谈论高考后的活动计划,以免孩子觉得高考漫长。另外,家里的环境和平常保持一致,保障好孩子的健康饮食和舒适的学习睡眠环境,做好后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