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参加招生咨询会:“有备而去”效率高

2009-04-30 来源:招考无忧

  一年一度高考生源大战再度打响,复旦、交大等高校将陆续启动“校园开放日”,“五一”期间各类咨询会也会林林总总地举行。咨询会现场人如潮水,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向高校招生老师提出最重要的问题?记者采访多位高校招办负责人,帮考生总结了“五手准备”、“三大实战技巧”、“两大提醒”助考生提高参加高校咨询会效率。

  五手准备

  准备一:咨询前先和子女沟通

  家长和子女应及时沟通。从往年情况来看,家长是参加高校咨询会的主力军。因此,家长应做到和子女先沟通,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对学校、专业、今后就业的想法。家长最好先和孩子班主任联系,听取班主任对考生报考意见。

  接着,家长应从网上搜集心仪学校的招生资料,以下基本情况是大家可以很快熟悉:学校概况、第一批控制线、学校投档线、学校最低录取分数线、学校录取平均分、专业录取分数线等。

  最后,全家一起研讨已经收集到的资料,结合考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将不明白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待到咨询会上有针对性地提问。

  准备二:勾画出喜欢的学校和专业

  专家指出,虽然名校的确有很强的吸引力,但如果仅仅是为了炫耀和光彩,而和自我兴趣的专业相去甚远,可能获得的是暂时的“面子”,得到的可能是终生悔恨。因此在考虑选择名牌大学的同时,也要重视对专业的选择。

  同样,报考时也不能为求热门专业而忽视学校因素,例如同样的计算机专业就会因学校不同而专业方向及就业前景就不同。因此学校和专业对考生来说都很重要。

  由于去年本市实行平行志愿,去年的数据参考度也最强。建议考生根据去年的各校考分情况,将其从高到低排列,将同一个层次的学校并列在一起。然后在不同层次中挑选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将它们勾画出来,到咨询会场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

  准备三:“冷热门”专业勿先入为主

  家长都希望孩子将来能有个不愁工作、收入高、待遇好的专业。但要小心因此陷入“冷门”专业、“热门”专业选择的误区。同时,家长也不要将自己的专业意向强加于孩子身上。

  一般来说,不考虑就业因素报考大学是不可取的,但如果把就业因素看得过重,而忽略个人的发展兴趣,就将得不偿失。同时很多专业的“冷热”都是相对变化的,有可能今年就业很吃香的专业,四年以后倒是乏人问津;而且孩子的性格也未必适合某些“热门”职业。因此,在充分考虑就业前景的同时,也要综合个人兴趣和发展潜力等因素。

  准备四:全面了解今年高考政策

  要想填报好高考志愿,有必要全面、充分地了解今年的高考政策。比如,本市为鼓励学生报考外地院校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尤其是20分投档加分政策,选一所外地院校做为自己的保底志愿还是非常划算的。

  要指出的是,很多上海家长舍不得孩子报考外地院校,害怕孩子到外地后会 “吃苦”。其实,这几年来,外省市高校每年在上海招收考生,但本市考生中除了在零志愿中填报北大、清华外,填外地高校的并不多,这对考生其实是非常不利的。实际上报考外地院校是一种明智的选择。首先,外省市高校在沪招生计划往年要占上海市生源计划的10%左右,录取率相对较高;其次,这些在上海招生的学校大多是名校,专业也不错;对于那些处于录取边缘线上的学生,鼓励他们去外地上学,这是出于让学生有学可上的考虑。再次,到外地上学,更主要的是可以锻炼独立生活能力。

  准备五:事先熟读招生章程

  考生和家长在参加招生咨询会前应先做点功课。首先要熟读各院校的招生章程。近期各高校的招生章程都将陆续公布,考生与家长们应及时关注各高校的招生网站,或进入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查询。各校的招生章程一定要诵读一遍,对于有意向报考的高校招生章程更要精读。因为各校的录取原则和录取方式在章程中都有明确表述,而且各有特点,对此考生一定要了解清楚。

  那么怎样阅读招生简章呢?诸如分专业招生计划、专业录取方式、专业对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学费等内容都不应遗漏,切忌囫囵吞枣。对于章程中难以理解的地方,可以到咨询会的现场再详细询问。

  其次,考生应事先对院校及相关专业的历年数据有所了解。在市教育考试院编的 《2006-2008年上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各专业录取人数及考分》一书中,可以查到最近3年在上海招生的各院校最低录取分数线及各专业的最低录取分数线。考生不妨先结合自身的学业状况,对照历年的分数,划定一个最有可能被录取的院校和专业范围,而不是在咨询会上漫无目的地奔走,将精力和时间过多浪费在与自身条件不相符的院校与专业上。

  两大提醒

  提醒一:报新增专业要谨慎

  每年不少高校都会开设一些新增专业。由于没有历年的参考资料,这些专业的师资力量、市场需求等究竟如何,考生一定要在了解清楚后作出选择。

  特别要提醒的是,新增专业虽然年轻但并非就是冷门专业,像物流、会展等专业本身就是热门,因此报考者不要把这些新专业当成冷门专业来报考。

  提醒二:专业选择考生做主

  高考志愿如果完全由父母包办填报志愿这是不正确的:一是不利于考生个性的发展,父母的选择未必和考生的意愿一致;二是不利于正确选择专业和学校,很多父母带有个人主观因素,甚至会比较盲从;三是不利于调动考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比较好的方法是:父母的建议作为参考,考生自己最后定主意。

  还要提醒考生的是,兴趣是填志愿的重要因素,但并非唯一因素。尤其是一些考生的兴趣不成熟时,如果以一时兴趣作为填报标准也会不妥当。因此,首先要好好审视自己的兴趣,看看这种兴趣有无发展潜力、能否帮助自己深造或就业发展,要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再决定自己的选择。

  实战技巧

  回避“预测性”问题

  在实际咨询时,考生和家长应尽量回避“预测性”问题,诸如“你们学校哪个专业最好?”“我估计高考考分是多少分,这个分数是否能被你们学校录取?进经济类专业稳不稳?”这类问题高校一般都不会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