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与就业之间存差距 学历越高就业率越低

2010-11-24 来源:上海高考网

  最近,两条新闻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也引起了笔者的思考。《2010复旦就业行业报告》显示,文科毕业生的职业选择与专业相关性越来越低;江苏省教育厅发布,该省首次出现毕业生学历层次与就业率倒挂现象,学历越高、就业率越低,博士生就业率最低。

  两条新闻说明了同一个问题:专业与就业之间存在着差距,这一差距并不是今年才存在,这是市场机制配置人力资源时不可避免的现象。政府、社会和教育行业如何认识这一差距,如何弥补这一差距,涉及专业、职业、就业和创业之间的关系。

  以专业就业,还是以专业作为“敲门砖”实现就业,这既是个人的事情,也是教育部门需要面对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一方面需要通才,需要超越专业的通用专业;另一方面,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项事业更加专业化。也就是说,现代社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越来越大的宏观专业,二是越来越细的微观专业,其基础则是社会更加需要专业。面对实际就业中专业的作用正在弱化的现象,高校和大学生们应当如何应对?

  对高等学校而言,能够做的无非就是加强教育教学和管理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如何进行教育改革,什么才是高质量的教育,这需要站在社会转型背景下进行深思。高等教育以学科专业设置为手段,为人类社会传播知识,学生也就是知识的继承人。在科学和学科名义下,脱离具体社会情境培养人才,尽管传播的是人类最优秀的知识,所培养的学生却往往具有大智慧而缺乏“小聪明”。然而,就业与创业首先需要的往往不仅是大智慧,也需要符合社会需求、另辟蹊径的“小聪明”。科学崇拜的是真理,社会需要的是可行。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围绕社会需要设置专业。

  对文科毕业生的职业选择与专业相关性越来越低的现象,不必过于担忧。人文社会科学本身就是关于社会的学问,洞明世事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因此,文科学校应该以各自专业为基础,从不同的视角为社会培养通用型人才,历练出超越本专业的通用专业,为社会整体进步提升教育层次,实现教育为社会奠基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