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高校特色专业 总有一款适合你

2012-05-15 来源:高考网

  近期,高考志愿填报正火爆进行中。其实,在国内就业形势趋于严峻的形势下,各大高校在专业设置以及人才培养上也在不断探索新思路。如很多高校都启动了各类培养计划,与一些知名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专业。本期,我们来盘点高校中的各类特色专业,帮助考生、家长选择合适的高考专业,把握人生航向。

  [各类培养计划]

  国家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2010年3月,国家教育部启动“国家拔尖人才培养计划”,这个基于基础学科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计划,率先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全国11所高校试点。各个高校可根据自己的特色,在数、理、化、计算机、生物5个学科率先试点,开设相关重点实验班。该计划通过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兴趣和发展潜质,将最优秀的学生选入培养计划。进入各高校重点实验班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专业,学校为他们配备高水平专家学者作为导师,聘请海外知名学者参与教学,进行个性化培养和动态化的管理。这些学生还可以在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研究学习,并有机会到国外一流大学学习和交流。如上海交大致远学院得到了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支持。去年招收了数理科学和生命科学两个理科班。而复旦大学也有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基础四个学科进入该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为适应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009年教育部决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的重要内容。“卓越计划”有三个特点: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据了解,目前上海“卓越计划”试点高校已有10余所,如上海交大、同济、华理、东华、上大、工程大、上理工、二工大、海事、电力、电机及应用技术学院等都将企业作为工程教育的第二课堂。

  据同济大学教务处处长廖宗廷介绍,同济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4+2+3”为基本模式框架,主要的培养模式为:校内培养模式、企业培养模式、国际化培养模式。目前,已有15个专业向教育部提出参加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教育部将给以政策支持,包括增加参与专业免试推荐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名额,优先支持参与高校、参与专业的学生国际合作交流,包括公派出国留学、进修、实习、交换学生等。

  上海交大建立了强化工程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的“能力建设+知识探究+人格养成”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目标导向的课程体系,首批选择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信息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土木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六大传统优势工科专业参与到“卓越计划”中。在完成“卓越计划”的校内选拔之后,上海交大将安排企业对参与试点的学生进行预招聘,学生和企业双向互选,签约后学生与企业建立一一对应关系,为后续企业阶段的实习和实践做好准备。企业则根据自身技术人才需要完成人力资源的预定制和储备,并根据企业需要联合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进行联合培养。

  东华大学首批列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纺织工程、软件工程、轻化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等四个专业也在上海市本科第一批理科中安排有招生计划。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去年,同济大学面向全校新生推出了8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8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分别是“基于强化数理基础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际化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基于德语强化班的国际化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实验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着力推进教学理念、机制和体系的创新,形成有利于多样化创新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以满足国家对社会紧缺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

  报名参加“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资格基本不受新生原已录取学院、专业的限制。因此,同济设立上述创新实验区,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新生提供了进入学校之后一次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

  此外,同济还设有3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基地”,主要面向生命科学、海洋科学、物理学等学科开展。“实践教学”则将重点加强产学研合作办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校企合作专业]

  特色专业对接企业联合培养

  近年来,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成为很多高校的培养目标。如上海外国语大学就和新华社签订了联合培养多语种国际新闻人才的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培养多语种国际新闻与国际传播专业人才。去年,上外在新闻学专业和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和日语等非通用语种专业中推行了这一培养计划。上海海洋大学与上海申美饮料食品有限公司共建了“上海海洋大学可口可乐申美班”,其生源主要是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以食品经济管理专业为基础。根据“申美班”的培养目标、选拔条件,学生于大二学年末提出申请,经文化知识测试和面试筛选后,组成“申美班”。学校打破学生入学时的专业限制,由双方联合培养。上海申美提供学生实习和见习机会,并提供专业实践活动,并安排学校老师到公司进行运营实践,同时学校聘请公司优秀人才讲授相关课程。而上海工技大也与四大航空公司东航、上航、吉祥航空、春秋航空联合招生。

  上海交大在重点行业试点“预招聘”

  上海交大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中推出新举,在重点行业的知名企业中成立了“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基地)”,安排企业对参与试点的学生“预招聘”,上海电气、上海通用、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航天八院)、新奥能源、中航商用飞机发动机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加入此行列。上海交大学生在大二年级可有机会进入“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基地)”,开始校企联合培养计划,让企业和工程师成为培养学生的分校和导师。

  近日,上海交大举行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揭牌仪式,揭牌的七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分别为:上海交大-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上海交大-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上海交大-中航商用飞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上海交大-新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上海交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上海交大法学教育实践基地、上海交大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通过实践基地平台,用人单位根据生产及人才需求,主动出击,积极介入,可直接在高校发掘并储备人才;同时,通过介入方式,对高校教学改革提出建议,参与制定调整课程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直接培养出适合自己需要的人才。

  国际知名会计协会“合作开班”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近年来,国内陆续有大学探索如何在本科教育阶段,将国际职业资格教育与传统学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如ACCA就与很多高校财经类专业合作开出ACCA班。在这个领域比较成功的是上海财大及南京审计学院、西安交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交大、四川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宁波大学和江南大学太湖学院等大学。但是,在校本科生成建制学习ACCA,也存在一些困难,主要是实践经验缺乏、英语表达不强、知识贮备太少等。但实践证明,该类本科毕业生的就业优势也相当明显。

  [中外合作办学]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可选择

  近年来许多境外大学看好我国教育市场,纷纷来沪与上海高校开展合作办学,而上海高校也竞相走出国门在境外开办分校。这种“引进来、走出去”的合作办学方式,已成为上海高校抢占国际教育市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新趋势。据市教委统计,目前上海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有147家,开设专业70多个,就读学生8万余人,其中九成多是高等学历和高等非学历层次教育。目前办学层次涉及学前教育、普通高中、中职教育、非学历成人教育以及高等学历教育,其中高等学历教育占中外合作教育总量的25%。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上海财大等20多所大学先后与海外120多所大学合作办学,合办的专业有外语、计算机、商务管理、市场营销、信息技术、生物医学、税务征收等。合作办学涉及的国家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法国和瑞典等。

  中外合作办学填补了我国高校的一些专业空白,培养了一批紧缺人才。如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作,引进了当时国内尚未开设的“国际物流”专业,首届学生尚未毕业已被上海港、上海实业等多家大型企业“预订”一空。上海中医药大学目前与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10多所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办学关系,达成合作办学项目20多个。上海理工大学从1994年开始积极探索以培养本科生为主的国际联合办学新模式,目前已形成4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全校10%的学生进入国际合作教育改革项目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