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业视窗:环境科学专业呵护碧水蓝天

2013-11-15 来源:高考网

  今年,雾霾天给初冬蒙上了一层阴影。环境污染严重、气候条件恶化、部分资源紧缺……近年来,种种问题的出现,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呵护碧水蓝天备受社会关注。目前开设环境科学类专业的院校有哪些?毕业生去向如何?本期专业视窗将对考生关注的问题简要解答。

  专业人才紧俏 百所高校招生

  前段时间,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京津冀等六省区市政府也与环保部签订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确定了六方面任务。不难看出,环保已成为当下各地城市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问题是个复杂的体系问题,除了加强各种政策管理之外,还要培养专业人才并普及专业知识。目前,为了弥补我国环保行业面临严重人才不足的现状,各大高校纷纷设立了相关的专业。以2013年为例,有百余所院校投放了环境科学类专业的招生计划,其中不但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这些综合性大学,还有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建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各具行业特色的院校。

  部分学校对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在招考环节以及入校后的学习安排上有个性化要求和安排。以北京大学为例,由于学校对该专业侧重基础科学的研究,所以化学、地理成绩好,又有学习兴趣的考生更适合进入该校深造。北京建筑大学的环境科学专业对考生视力有一定要求,招办主任李雪华提醒,近视大于800度或是色弱的考生要慎重报考该专业。中国农业大学的资源与环境学院是按环境科学与工程大类招生。学生在一、二年级实施统一的基础教学,三年级开始可根据本人意愿、专业兴趣、就业意向及各专业教学资源和接纳容量等情况选择资源环境科学、应用气象学、土地资源管理、生态学、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等6个专业中的一个。

  院校培养 各有侧重

  同为环境科学专业,不同区域及不同院校的培养模式和方向不尽相同。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院长邓辉表示,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生教育,以培养从事环境科学研究和管理的创新人才为目标。学院对学生采取“1+2+1”三阶段培养模式,即大一按学科群打基础,二、三年级按一级学科(环境科学)培养,大四由老师指导学生,结合自愿原则,选修少量必需的专业方向课,如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方向,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学校的环境科学专业已入选国家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将为该专业学生提供更好的深造和发展平台。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具有鲜明的海洋环境特色。学校为该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大学数学、大学化学、计算机语言、仪器分析、海水分析、生物海洋学、环境海洋学等。进入高年级后,学生按环境生态学、环境化学、环境动力学三个专业方向分流培养。此外,学校还鼓励学生在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参加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和清洁生产审核师的职业资格考试,增强竞争力。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博士芮玉奎介绍,该校环境科学专业围绕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领域和科学研究前沿,充分利用学校在环境微生物学、环境污染化学与生态修复、环境管理和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形成的特色和优势,强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训练,突出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等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能力培养,全力打造适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北京建筑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管理和应对气候变化。该校在本科生学习期间全面开展环境原理、环境评估、污染控制等各方面的专业教育。该专业教授马文林表示,围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两项任务,专业教师带领学生积极开展资源循环利用、温室气体减排评估、低碳建筑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共承担欧盟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环保公益项目1项,这些科研项目为培养本科生创新思维提供了优质的科研教学平台。学校招生办主任李雪华表示,该专业学生完成本科学习后,大部分进入本校和国内外大学、研究所继续进行硕士研究生学习,其余学生可在应对气候变化、环境监测、环境评估等领域从事环境相关工作。

  朝阳产业 就业面广

  环境科学类专业是个庞大的体系,分类较多。近年来,一些高校逐步开始细化专业侧重方向,设立了大气环境、生态环境,乃至环境法教育等系列相关专业。统计显示,该专业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8000至9000人,近两年的毕业生全国就业率维持在80%至85%,该专业毕业生报考硕士较集中的专业为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比较广泛,可就职于政府的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资源咨询公司,或者到一些化学、制造、工程、采矿、石油等领域的公司中担任环境专业人员或工程师。有分析数据显示,环境专业已就业人员中,有40%进入事业机关单位从事环保、监测及管理等工作,近60%进入相关企业工作,其中近50%是在生产型公司从事技术、开发工作,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在咨询服务型企业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就业范围广并不代表找工作容易,招聘单位会综合考察毕业生的专业知识、观察分析能力和研究操作能力。

  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迫切需要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对充满青春朝气的莘莘学子而言,目前投身环境类专业将是一个迎接挑战、放飞理想的历史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