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纽约大学:对成功的定义不一样

2015-03-06 来源:

  位于上海陆家嘴黄金宝地的上海纽约大学是美国纽约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的合作结晶,也是国内第一所中美合作举办的大学。

  “不一样的大学”打动了学生和家长

  两年前,小钱还是浙江嘉兴忙着“刷题”的高三学生,在去听上海纽约大学招生宣讲会之前,对该校一无所知。纽约大学校长约翰·塞克斯通劝缺少勇气的懦弱者不要报考;上纽大常务副校长杰弗里·雷蒙希望学生“对世界万物都有强烈好奇心”。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陈群则说,愿意积极参与的学生,适合到上纽大。

  小钱被打动了:“他们对成功的定义,很不一样!”

  申请上海纽约大学,也不一样:填表时重要的一栏是有过哪些实践活动,还得从60个题目中选一个写“我”的故事。“这逼着我仔细掂量有记忆以来的人生,哪些事做得有意义——我第一次正视应试以外的能力。”

  初选出的470位同学还参加了“校园日”:正装出席的欢迎晚宴,一对一面试,团队活动,模拟课堂听课互动。小钱发现,教授并不关注哪个小组作品更优秀,而更加在意他们在过程中的想法和互动表现。模拟课堂,教授总能指出学生回答的闪光点,让他们觉得被尊重。爸爸来接她,小钱确定地说:“我喜欢这里!”

  “只有十几位同学的小课,不用提前占座;晚上宿舍不拉电,图书馆不关门,深夜一两点还有很多人在看书;随时都能预约老师一对一辅导……”大一学生钱宇晗细数“不一样”。

  上海纽约大学非常注重师资建设。目前该校有28位教授属于世界级“大牛”,而600名本科生拥有28位世界级教授,连美国纽约大学学生也没有如此“待遇”,相当“奢侈”。教授中不少是全球知名的华人学者,如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数学家林芳华和神经科学家汪小京等。

  初入学体验令新生“差点崩溃”

  上海纽大是全英文教学,然而,这样的全英文教学环境,要大量阅读、听懂专业课、跟上讨论并表达观点,有的学校开学才两周就要交一篇小论文。小钱进入上海纽约大学不久后就差点“崩溃”——她被国际学生活跃的讨论吓蒙了。她直接告诉一位教授,“您语速太快,我听不懂”,教授下一节课就做了调整;她不知如何写论文,一次次写邮件、预约面谈,教授及时鼓励,“找不到合适的词没关系,重要的是你的观点”;她几次向外国同学请教“答案”,对方诧异,“没有对错,你只要理性表达自己的想法”……

  焦虑的小钱还去了学校6楼的学生健康中心,那个温暖封闭的小环境,有懒人沙发和小点心,还有来自美国的心理咨询师,陪她度过了最沮丧孤独的时光。

  第一个学期末,小钱三门功课拿了A。她从一页纸小文章的不知所云到能顺利完成6页纸论文;她设计调查问卷,在街头拦下陌生“老外”做规范的“研究性学术采访”;她能够论述亚当·斯密和荀子观点的异同;她学会倾听和鼓励他人……

  “被压抑的个性复活啦!在高中,我们老在嚼别人嚼过的东西。在这里,我只要成为我自己!”小钱说。

  差点“崩溃”的,还有其他学生,甚至家长。学校强制规定,不管是住宿还是社团,国际学生和中国学生必须“混搭”。因为个性、习惯迥异,有的中国学生“痛苦万分”,闹着要重择室友。有时学生已相安无事,家长却闹个不休,坚决要给孩子调换寝室。开学典礼的提问环节,中国家长不断纠结于“文凭”问题,让国外家长一脸困惑。

  一年多后,中外学生从各自扎堆、偶有小摩擦到和谐共处、取长补短,家长们也开始对孩子明显的进步感到欣慰。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很自豪:“有华东师大老师说,上海纽大学生走在校园里,很容易被一眼认出,气场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