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平学院”下月将在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挂牌

2016-10-11 09:20:19 来源:

  国庆期间,首届“吕志和奖”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颁奖典礼。86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凭借其对促进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的杰出贡献,被授予首届吕志和奖的“持续发展奖”,并获得2000万港元的奖金。这是他获得的第23个国际国内大奖。

  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袁隆平的三系杂交育种实施不顺利,是以林恭松为代表的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温州市农科院)水稻育种团队研究出来的“珍汕97”出了大力,最后袁隆平取得了质的突破。袁隆平还亲笔题写道:“珍汕97”对选育优良杂交稻组合起了并仍在起着最重要的作用,的确堪称为特优的水稻良种资源。

  袁隆平与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自此建立的友谊长达40年。

  □晚报记者傅芳芳

  林恭松回忆40年前研发的“珍汕”以强力抗病性力助袁隆平

  昨日下午,记者前往林恭松老先生家,请他讲述“珍汕”与杂交水稻的故事。

  林恭松告诉记者,早在1958年,温州农科人员就提出了选育水稻新品种的设想,由于温州多台风,育种研究就进行多区轮转的方式进行,即夏季在温州、秋季在厦门、冬季在海南。1966年初,海南发生了严重的稻瘟病,大部分早稻病害严重,而林恭松却在大片发病的试验田中发现了两株灿黄的矮杆水稻叶,他将种子保留并进行多次种植。1968年,他们终于选育出了抗病丰产的“珍汕”水稻品种。

  在林恭松等人研究“珍汕”之时,袁隆平提出了三系杂交育种思路(三系杂交指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必须配套的一种杂交方法),但是研究进展缓慢。后来他在杂交水稻专家李必湖发现的野败不育株的基础上得到了突破,但在试种过程中,发生了病毒病、稻瘟病等一系列病害,后来,是融入了“珍汕”的雄性不育系提高了抗病性,才最终成就了三系杂交育种。

  1970年以后,以“珍汕”作为亲本资源,在国内衍生了71个早籼良种和17个杂交水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不育系,含“珍汕”血统的杂交稻组合推广面积占全国杂交稻的88%。

  林恭松说:“当时全国各地的育种队都集聚在海南三亚荔枝沟进行制种,而各单位都很开放,没有知识产权的概念,‘珍汕’就这么流了出去。”

  袁隆平被温科院聘为首席顾问上月签约共建“隆平学院”

  因为“珍汕”,袁隆平对温州来拜访的农科人员都十分客气。林恭松说,当时他所在的试验基地与袁隆平的基地很近,在科研方面遇到问题时,他就会去拜访。后来,温科院的多名水稻研究员都通过他与袁隆平接上了线。自上世纪80年代起温州农科院与袁隆平的团队建立了长期的交流合作。

  比如,温科院从袁隆平所在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拿到了Y两优900杂交稻,并在温州进行示范种植。另外,农科院还通过将袁隆平团队选育出的超级稻母本Y58S进行配种,成功了选育Y两优689、Y两优8199。

  记者从温科院了解到,2014年11月份,温科院院长徐和昆等9人专程赴湖南拜访袁隆平,袁隆平现场为该学校题字:农科教一体,产学研结合,并赠送了一袋他选育的新品种“超优1000号”大米。

  2015年3月24日,温科院原党委书记吕一军率队赴湖南繁育种基地考察学习,登门拜访了袁隆平,并向他简要介绍了该院的人才培养、农业科研和三农服务等工作情况,希望他能为学院提供更多的指导与帮助。袁隆平不仅再次为温科院题词“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之外,还受邀成立温科院院士工作站,并受聘为该校首席顾问。

  而今年9月28日下午,温科院与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共建“隆平学院”的框架协议。“隆平学院”致力于培养现代职业农民,发展新型农业,预计将在11月挂牌,将按照二级学院管理模式运行。今后双方将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教学信息化及产学研合作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多个方面开展合作。

  80多岁袁隆平每天坚持下田幽默风趣还打软式排球

  “百岁笑兮兮,九十不稀奇,八十说是古来稀,其实是‘小弟弟’”。这是2014年11月温科院人士拜访袁隆平的时,袁隆平形容自己年龄的话,使得当时现场一片欢笑。“他很幽默!”这是温科院人士见过袁隆平的人一致评价。

  在温科院纪委副书记徐秀如的电脑里有一张照于上世纪90年代的照片,照片是他第一次见到袁隆平时的情景。

  徐秀如说,当时院里在海南的基地碰到了水稻种子资源缺乏的困难,便请林恭松老师带着他们找袁隆平院士帮助。“水稻种植就好像做菜,同一种食材总会吃厌,只有不同的食材才能保证食客光临。”徐秀如说,想要培育出新的品种就要有新的材料。

  面对他们的到来,袁隆平与他们进行了交流,并且知无不言,从杂交水稻到育种技术都进行了详细说明,让徐秀如印象深刻。徐秀如回忆道:“袁老很健谈,而且很幽默,会分享自己在工作、生活上的趣事,一说起来精神劲就特别好。”

  而在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办公室主任黄武刚的办公室里则存放着一张去年3月24日与袁隆平的合照,照片清楚地记载着海南南繁育种基地的字眼。黄武刚说,他们当时过去是下午4点,与袁隆平一聊就聊了3个多小时,而对于当时85岁的袁隆平一点都不吃力,而且逻辑清楚。

  “认识他的人都觉得他很平易近人,工作时他爱开小玩笑,平时更像个‘老顽童’。”黄武刚说,他特意请教过他秘书,袁隆平每天早上都会坚持去田间,回来后会跟年轻人打软式排球,赢了他会开心得像个小孩,而输了的他会找各种理由来解释,是一个很开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