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志愿填报有效性的五大技巧

2013-03-07 09:26:32 来源:高考网

  (2)报考学校的录取信息。招生高校的录取信息是指近年来招生高校在本地区高考中具体的录取情况,包括该招生高校近年来在本地区招生的录取分数线,每个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是否有自主招生、定向招生,第一志愿录取率,以及招生人数与历年的招生数有无变化等情况。这些信息对考生填报志愿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3)报考学校的录取规则。招生高校的录取规则包括:招生高校是否录取非第一志愿的考生;考生录取的分数级差,在分数级差中是志愿级差优先,还是专业级差优先;照顾加分政策的执行情况;招生高校对外语或相关科目成绩的要求及某些专业对身体条件的要求等等。这些信息都将对不同分数线的考生是否能被所填报志愿的高校、专业录取产生重要的影响。

  3.报考专业信息

  可以根据学科对专业进行初选,依照初选结果了解这些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需要学习的主体课程和相关课程有哪些,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

  4.本省招考信息

  本地区招生信息主要指:近3年各类高校在本省的招生总人数,特别要清楚自己所要报考的科类中本科、专科的招生人数;文史类、理工类中本科、专科各批次分别招生人数,以及往年各批次高校本科、专科录取率;近3年本省高考总升学率,文史、理工类的升学率;近3年高校在本省的第一志愿录取率,哪些学校录取第二志愿考生,录取的是什么专业,分数是多少;当年的报名人数和前几年的人数相比的增减情况,以及当年本地区的模拟考试成绩情况等。

  5.所在中学信息

  考生所在中学近几年的报名人数文科多少、理科多少,实际录取人数、重点高校、一般本科、专科的录取人数各是多少,当年的报名人数和前几年的人数相比的增减情况及当年的模拟成绩情况,考生本人的模拟考试成绩及排名位置等。掌握这些信息,将有效地对考生实力做出正确的评估,增强志愿填报的针对性。

  6.目标高校所在省的高等教育政策

  这个是广大考生容易忽略的也是不大会去考虑的一个方面,目前许多省份在高等教育领域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来扩大考生选择的匹配度。比如专科毕业生可以通过省里组织的统一专升本考试来升入本科学校就读,也同样弥补了高考发挥不佳带来的遗憾。

  (二)结合职业发展,选择目标地域

  案例1:理科考生张磊,当年高考分数比本科一批批次线高了十几分,一心想到北京、上海等沿海经济发达城市上学,本科一二批次全部填了北京和上海高校,结果一所院校也未投上档,无奈,只好上了上海一所三本批次的独立学院,在学费支出上大大超出了事先的估算。

  (晨雾点评:眼界放宽一些。在分数没有足够竞争力的情况下,不妨到西南、西北读读书)

  近几年,不少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对院校所在城市的选择带有明显的倾向性,热衷于报考“天南海北”(天津、南京、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或其他沿海开放地区的院校,甚至一些发达地区的很多考生只认准本地高校,非本地高校不报,其他城市的高校均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从而使某一地区的高校录取竞争更加激烈。在志愿填报中考生和家长存在的这种浓郁的地域情结,对于高考成绩在分数上没有绝对优势的考生来说,弊大于利。案例中该考生非北京、上海不上的偏执心态,笔者以为实不可取。特别是在考分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这样报考更是因小失大,可谓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我们不能说该考生的选择是错误的,但是毋庸置疑的是这样的选择并不是他的最佳选择。单纯以地域为标准选择高校可以说是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其实很多“地理位置不好”的地区也不乏部委属名牌重点高校和办学特色鲜明的二本高校,其科研水平和师资力量在全国也都是名列前茅的,仅仅是地理位置不够优越,与北京、上海同层次的高校相比较,这些高校的入学门槛低一些。如果考生分数没有太大优势,与其在发达城市就读实力很弱,甚至刚从专科升为本科的高校,还不如舍近求远,以距离换分数,去“两北一南”(东北、西北、西南)选一所实力雄厚、办学有特色的院校。即使考分较高的考生,也不要太过挑剔,两眼也不要只盯着大城市,考分偏低的考生当然也不要轻易放弃任何机会。

  地域对未来学业发展和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生活环境、教育环境、政策环境等方面。

  经济环境的影响,指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重点发展产业对当地求学、求职的影响。在求学方面,经济环境的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实践机会,如果一地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有着一批可以提供给大学生实习的企业,那么可以在求学期间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二是开阔思维,经济发达地区往往具有信息聚集、思维活跃的特点,在求学期间可以接受更多的信息,使自己有更宽阔的视野,这也会对学生的未来求职产生重要影响。

  文化环境的影响,指一个地区的人文环境,包括人文设施、人文资源、人文精神对求学的影响。每个地方往往具有不同的人文风貌、风土习惯,所谓入乡随俗,就是要融入当地的人文环境中,接受当地文化的熏陶。而对不同文化的了解,拥有不同的文化经历,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也具有很大的帮助。

  生活环境的影响,指一个地区的饮食、气候、交通、安全等对当地求学的影响。大学求学四年,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如何,自然是父母十分关心的。跨地区的求学,在生活上,恰恰就在于锻炼学生的独立性和适应性,这种独立性和适应性,也是未来职业发展十分需要的。

  教育环境的影响,指一个地区的整体教育水平、教育质量、学习风气以及社会的教育培训机构等对求学的影响。教育环境的差距,更多体现在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上,这影响学生是否可以获得学校教育之外的教育培训,享受社会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的差距,还体现在大学的校际合作中,在一些地区,大学较为密集,相互之间有合作交流,学生可以互选课程、学校可以互认学分,给了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教育环境的差距,还表现在学习风气、学习氛围上。相对来说,沿海地区高校的师资力量要高过内地,但是内地高校的学习风气可能好于沿海高校。

  政策环境的影响,指一个地区与学生培养、服务相关的政策,包括教育政策、就业政策等对学生求学和职业发展的影响。这包括政府奖学金政策、助学金政策,政府大学生就业政策以及政府支持学生创业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