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首次学考选考周五开考 不少老师提出建议

2015-10-29 16:07:24 来源:

  作为我省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头戏———新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考)和高考选考科目考试(选考)将于本周五举行,考试时间为10月30日—11月1日三天。

  据悉,这是我省高考新政颁布后实施的首次高中学考和选考,其中选考科目成绩可直接用于2017年高考成绩中,而学考等第也将作为高中毕业和高校自主招生的重要参考依据。每门学考科目最多可以考2次,2次成绩都未合格者可以增加1次考试机会;选考科目每位考生要考3门,每科最多考2次。

  据宁波市教育考试院统计,本次考试我市约有2.75万名学生报考,其中学考6.34万科次,选考仅377科次。市教育考试院工作人员认为,这种现象比较符合教学规律,体现了学校、家长以及学生在面对新高考时理性务实的一面。

  珍惜首考机会但绝对不冲动

  根据这几日各校的考务安排来看,此次考试的备战规格与高考相同,可见其重要程度。机会虽然难得,但面对机会并不冒进。据了解,重点高中参加首轮选考的学生数量极少,比如宁波中学、北仑中学等无一人参加,效实中学有五六个,镇海中学有一两个。学生当中,学考时选的科目以两门居多,各个学校都有不同的侧重,大部分是考历史、地理、物理、化学。

  效实中学校务主任杨老师分析说,上述这些现象有客观原因,也体现出了家长学生的理性。比如参加首轮选考的学生,往往是某科目特别有信心,不仅学完课程,而且还参加不少培训。但对大部分高二学生而言,课程没上完,实力又不够。同时,教师也会担心参考人数过少,学生会在赋分环节吃亏,所以大部分都是以稳妥为主。

  在选择学考科目时,心态也是差不多。宁波中学教务处的老师认为,大部分学生先考掉一两门学考科目,很多是为了减轻接下来的学业负担。

  老师们认为学业负担有加重趋势

  机会多了,花费的精力也要相应增加。“很少有学生什么考试都不参加,只参加高考必考科目。”宁波中学一名老师说,毕竟面对多样的机会,很多家长和学生都想给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比如学考不只要合格,而是想拿到好成绩,将来“三位一体”高校自主招生时没准用得到。

  据效实中学一名班主任观察,新高考有加重学生负担的趋势。她认为,眼前学生的学业压力太重了,比较少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宏观的想法。“先对付眼前的考试,未来呢?未来只能先放一边。”她说,每考一次都要花时间,可能机会多重复准备的情况也不少,各种矛盾心理交织,学生势必会更累。

  “文理科不分班了,对考试要求相对而言会高一些。”北仑中学李老师说,比如以前文科班的数学、化学相对简单,现在都拉平了,很多学生就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去备战。

  家长方面除了向老师更多地咨询各类情况,也会跟孩子做多次沟通。李惠利中学陈老师认为,当然也有不少家长学生对机会很乐观。不过,在没有任何模板可以参考,在不知道竞争对手是谁、不清楚将来高校到底怎么招生的情况下,都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隐性的精力消耗其实也比较普遍。

  考试后各方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新高考引起高度重视,但是有不少老师认为,这场考试仅仅是战役的开始,之后各方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翁老师负责宁波中学此次改革后学生的排课选课工作。他说,11月4日,也就是考试结束后,学生们将马上开始用新课表,进入新的分班。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校列出了29种课程组合供学生选择,从而确保70%的同学不用走课,大约30%的学生只走四节课。“冲击比较大,怎么走,走到什么程度,每个学校不一样。”翁老师说,组建新的教学班和行政班时,要兼顾科学性和选择多样性很难。

  北仑中学李老师觉得,大走课会对师资形成极大压力,在科目老师配额固定的情况下,给学生们提供优质足量的资源是个大问题。镇海中学方面,目前正在朝新型多元开放网络发展,利用网络渠道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率。这一模式的概念在省内甚至国内都是领先的,但是具体操作需要长时间的摸索。

  从考试开始,几十年的传统高考规则改变了。新高考不再分文理科,考生可以自己选择考试科目、考试时间,多数科目有两次考试机会。然而,学生不知道如何选择,家长也无所适从。学校也没那么及时“掉头”。在这个相对迷茫的阶段,从考前选择具体意向到这次考试后的诸多分叉路口,很多老师建议,努力修炼内功,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来选专业选大学,还是相对靠谱的一个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