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情绪管理的榜样

2021-05-27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教师张瑶

  案例:小米妈妈诉说着近期的困扰:孩子高三了,平时很努力,不需要父母操心,父母在经济上支持,在生活上陪伴,时常研究营养食谱,给孩子变着花样做好吃的。但随着考期临近,小米妈妈发现孩子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而且很容易情绪低落,有时还会因为一点小事而掉眼泪。妈妈很心疼孩子,学习那么辛苦,情绪还不好,深感无助和焦心。

  小栗是高三生,马上就要高考了,他成了全家人的重点保护对象,父母跟他说话也谨小慎微的。小栗苦恼地说:“我很讨厌爸妈这样小心地对待我,压力很大。他们越是这样,我的脾气反而越坏。我现在特别害怕考试。这学期开始,每次考试前爸妈都说,‘别紧张啊,考成啥样都没事’。等成绩出来后,爸妈又总问:‘考得怎么样,这个分数能上什么大学?’我每天都在努力学习,平时学得还行,可一到考试就发挥不出来,我总想要是不考试就好了……”

  分析:随着前段时间“一模”“二模”的磨炼和高考的临近,很多孩子会或多或少产生焦虑情绪,既希望高考早点到来,又担心自己复习得不够充分;时而自信满满,感觉自己拼尽全力,时而又因理想和现实成绩的差距而灰心泄气。内心积压了许多负面情绪,当积极的信念难以抑制这些负面情绪时,眼前的成绩波动或是父母的无形压力就会形成导火索,使情绪爆发,甚至是短时间内都得不到缓解。

  高三复习已进入到最后的冲刺阶段,时间紧迫。如果考生长时间处于负面情绪中,很难应对每天的学习任务;如果“学不进去”,学生又会更加自责,从而陷入恶性循环。父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问题:

  关注孩子的饮食、睡眠及身体情况。家长对孩子的饮食、睡眠习惯都很了解。如果孩子近期出现吃不好、睡不好的现象,或是经常反映身体不适,但医院诊断却没有发现异常,家长要考虑到孩子的心理因素。

  关注孩子的情绪。我们每个人,无论成年人还是青少年,经历各种事件而产生的情绪变化是正常现象,反应程度在合适的范围内都可以被理解。但是,如果孩子的情绪变化与各种事件无关,莫名其妙地哭和笑,或是过分担心和恐惧一些事情,持续性情绪低落,甚至因为一点小事就会大发脾气,情绪起伏波动较大,父母要考虑孩子在心理上需要有所调整。

  建议:高考,考的不光是孩子,还有父母。高三这一年,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心理变化,把握孩子的心理动态,做孩子情绪的引路人,帮助孩子呵护心灵,高效备考。

  为孩子做榜样

  在孩子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父母要成为支持孩子的力量,而不是再给孩子施压。这要求父母有一颗平常心。父母的心平气和源于客观积极的认知,首先是明白学习和高考都是孩子的事情而不是父母的事情,自己如果紧张、焦虑,于事无补,还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另外,父母还要对孩子有合理定位,把远景目标和当前学习结合起来,权衡好孩子的实力,确定一个合理的学习目标,不盲目乐观,也不过于低估。要让孩子适当地表达情绪,积极地调整情绪,父母就要做好榜样,切忌动辄打骂或采用极端激烈的情绪表达方式,要将自己的正能量、稳心态传递给孩子。

  接纳孩子的情绪变化

  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情绪。每个人除了有快乐和满足的积极情绪,也会受到种种不良情绪的困扰,如焦虑,愤怒等。父母也许不认同,但要理解孩子有按照自己意愿去表达情绪的权利。父母要做的是帮助孩子理智对待自己的情绪,用积极的方式去疏解。

  在上述案例中,如果孩子心里很难受跟父母说“这次没考好”时,父母尽量不要说“没事”“没关系”等。绝大多数高三孩子都不愿意让父母担忧,如果说出口了,说明心里“有事”,自己很难调整。这时候父母不妨共情,认可孩子的情绪,甚至让其发泄一下,鼓励孩子把憋在心里的话都说出来。

  帮助孩子保持良好情绪

  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个性塑造以及处理情绪的方式有重要作用,一个开明温馨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也是平和沉稳的。温暖的家不仅能让孩子身体得到休息,更是休憩心灵的港湾。

  很多父母除了保障孩子的衣食住行外还会想尽办法让孩子放松休息,如吃饭时给孩子讲笑话,和孩子一起散步聊天,一起做一些简单的运动等。目的就是让孩子暂时从学习中抽身出来,转换一下注意力。很多父母想和孩子交流,却找不到方法,建议注重谈话内容,尽量不要选择与学习相关的问题,要选择轻松的话题。父母在此段时间与孩子一起分享交流可有效帮助孩子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