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设方案(精编版)》正式发布

2017-12-29

  2017年12月28日,《北京大学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设方案(精编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发布,标志着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的步伐又向前迈进了坚实的一步。北大高度重视《方案》编制工作,编制过程充分依靠专家,广泛听取全校各单位意见,凝聚共识,不断调整完善。先后组织召开了学科建设委员会、校学术委员会、学部主任会议、专家论证会、党委常委会等多次会议,审议并论证通过《北京大学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设方案》。2017年8月,学科建设办公室根据教育部意见再次对《方案》进行了修改。2017年12月,学校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学校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又对《方案》进行修改。《方案》共包括6章、40节,全面落实了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实施办法的五大建设任务、五大改革任务要求;所提目标充分考虑了北大发展现状、学科发展潜力和特色优势,具有前瞻性、可行性;所提政策举措立足实际,具有可操作性。主要遵循的原则如下:

  1.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北大“双一流”建设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贯彻“德才均备、体魄健全、守正创新、引领未来”的方针,坚持“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的教育理念,努力使学生在北大获得最好的学习和成长体验。学校大力推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在学部内自由转专业,在全校范围内自由选课,将资源配置与院系教学状况挂钩,促进院系和教师更加关注教学、更加关注学生。

  2.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

  北大“双一流”建设核心原则是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校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北大将以此为核心,守正创新、引领未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面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进一步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全面提升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综合实力。

  3.北大已具有的优势和基础

  “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高等教育重点建设项目实施以来,中国大学的办学水平、学术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得以快速提升。

  以北大为例,过去十几年,我们坚持“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交叉学科为重点,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的指导思想,组建了一批跨学科新体制研究机构,以新的预聘-长聘机制引进了一批高水准学者,带动和促进了学校各领域的快速发展。根据最新的ESI统计,在22个学科中,北大已有21个进入了全球前1%;在主要国际大学排名中,北大都有不错的表现,在泰晤士报大学排名中,更是连续两次进入全球前30名。

  今后若干年是北大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时期,北大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切实增强紧迫感,不断创新,全面深化综合改革,进一步提升学科竞争力。

  4.北大“双一流”建设目标

  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对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进程,在2020年有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前列,在2030年左右学校整体水平率先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北大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排头兵,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一百多年来一代代北大人追求的梦想,因此,我们提出到2020年,学校整体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若干学科处于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到2030年,学校整体水平处于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处于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到2048年,学校成为顶尖的世界一流大学,主流学科全面位于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在全球高等教育体系中居于领导地位,成为世界著名的学术殿堂。

  5.北大“双一流”建设的基本原则

  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

  坚持面向前沿、汇聚英才。

  坚持面向未来、立德树人。

  坚持守正创新、综合改革。

  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全面提升发展内涵。

  6.北大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

  学校学科建设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院系建设为基础,以学科交叉与融合为重点,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

  以队伍建设为核心,就是要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推动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及机制创新,建设合理的人才引进、培养、流动体制,公开、公平、公正、科学的绩效考核和评价机制,做到“近者悦,远者来”。

  以院系建设为基础,就是要积极推进院系和学科结构调整与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院系权责,把人才培养落实在院系,学科建设主体放在院系,管理重心下沉到院系,切实赋予院系自主权,激发院系办学活力。

  以学科交叉与融合为重点,就是要继续大力支持已有的状态良好的交叉学科新体制机构,在学校层面重点布局和建设若干个学科交叉领域,使北大跨学科合作成为常态。

  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就是要以综合改革为抓手,持续推进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人事制度体系改革、治理体系改革、学术体系改革、资源配置体系改革,释放活力,推动学校整体建设和发展。

  7.北大的办学理念

  北大以“追求真理、追求卓越、培养人才、繁荣学术、服务人民、造福社会”为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教学育人、研究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全员育人相结合,重视基础,尊重选择,追求世界最高水准的教育,培养以天下为己任,具有健康体魄与健全人格、独立思考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全球视野的引领未来的卓越人才。

  学校坚持守正创新、引领未来的方针,支持为探究真理而进行的独立多样、综合交叉的创造性研究,着力基础研究,促进应用研究,为中国及世界贡献新思想、前沿科学和未来技术。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学术自由、大学自主、师生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依法治校,实行现代大学制度。

  8.北大的改革措施

  改革创新始终都是北大工作的主要抓手和实现北大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大学是高度依赖师生创造性的学术机构,应当努力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中国大学目前面临的是非常复杂的发展局面,很多因素纠缠在一起,要实现长远健康发展,只有根据办学规律大力推进综合改革,推进学科布局和管理构架的调整,创新教育模式,改革人事制度,建立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才能把每个机构、每个人的创造潜力都激发出来,真正营造良好的制度和文化氛围,调动起师生和各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因此,未来几年,北大将继续坚持“稳规模、调结构、重内涵、抓质量”,紧扣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和深层次矛盾,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人事制度体系改革、治理体系改革、学术体系改革、资源配置体系改革等举措,建成世界最好的本科生教育,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形成合理的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流动的管理体制,构建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和协调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充分激发创造潜力、调动各方积极性,为“双一流”建设提供制度保证,支撑学校核心使命的实现。

  9.北大“双一流”建设的重点将放在一流学科

  北大“双一流”建设重点将放在一流学科上。世界一流大学都有一些世界领先的一流学科,这些一流学科是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通过精心地规划与布局,逐步形成的学科高地和高峰。李克强总理2016年4月15日考察北大时强调,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关系民族的未来,高水平教育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推进“双一流”建设重点要放在一流学科上。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学科布局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既要继续支持传统优势学科的发展,又要大力促进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既做加法,又做减法,不断调整优化学科结构和布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创新机制体制,充分释放学术活力。不断提升学科综合实力,提升解决重大问题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争做国际学术前沿的并行者乃至领跑者,推动一批学科领域尽快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实施作出贡献。

  10.北大“双一流”建设方案的主要内容

  北大“双一流”建设方案提出的建设目标是,到2020年,将北大整体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若干学科处于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到2030年,使北大整体水平处于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处于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到2048年,将北大建设成为顶尖的世界一流大学,主流学科全面位于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围绕建设目标,我们提出“30+6+2”学科建设项目布局,即,面向2020年,重点建设30个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优势学科,推动部分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前列,带动学校整体实力的提升;面向2030年,部署理学、信息与工程、人文、社会科学、经济与管理、医学等6个综合交叉学科群,推动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研究,着力提升解决重大问题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面向更长远的未来,在学校层面,布局和建设以临床医学+X、区域与国别研究为代表的前沿和交叉学科领域,带动学科结构优化与调整,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

  学校将以综合改革为抓手,扎实推进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推进人事制度体系改革,深化学术体系改革,构建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和协调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合理配置资源,最大限度调动师生员工积极性,推动学校整体建设和发展。

  11.北大“双一流”建设方案的主要举措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落实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和“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的教育理念,建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促进院系和教师更加关注教学、更加关注学生。重新梳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加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建设,支持和鼓励学部、院系、教师建设多层次有特色的跨学科本科课程组、项目和专业,并实现学生在学部内自由转专业、在全校范围内自由选课。推行学术型、专业型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全面实行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校内合聘、校外双聘制度,推广大班讲授和小班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

  以队伍建设为核心,切实强化高层次人才引领作用。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推动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及机制创新,建立新聘教师预聘制度,以“预聘-长聘”职位体系为核心,实行教学科研人员分系列管理制度,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竞争力和创造活力。实施“博雅人才计划”,以高端人才和青年人才为重心,汇聚一批国际一流的学者,吸引和凝聚一批优秀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统筹规划薪酬体系,建立符合国情、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规范合理的收入分配模式和待遇增长机制,调动和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深化教师考核评价改革,在准入招聘和考核评价中强化师德考查,实行师德“一票否决”。

  以院系和学科建设为基础,充分调动院系办学积极性。切实赋予院系自主权,建立以人才培养为基础的院系资源核算体系,启动以院系管理为重心的校内预算分配改革试点,实现人才培养落实在院系、学科建设主体在院系、管理重心下沉到院系。大力发展基础学科,建设一批基础研究“特区”,加强对应用与前沿交叉学科研究的培育与扶持;在自然科学领域,增加对非共识前沿研究项目的投入;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制定并实施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研究振兴计划”,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加强思想理论、前沿科学和未来技术的创新。鼓励和支持院系、教师组建研究团队,长期持续开展战略性、前瞻性的学科领域核心问题研究。

  以学科交叉融合为重点,加快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深化学术体系改革,形成“优、需、特、新”学科协同发展、动态管理的学科建设体系。在继续支持已有交叉学科建设的同时,重点布局和建设理学、信息与工程、人文、社会科学、经济与管理、医学等6个综合交叉学科群,着力提升解决重大问题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支持建立计算科学、管理科学、工程科学、资源与环境、生物医学工程等跨学部协调机制,布局建设以临床医学+X、区域与国别研究为代表的前沿和交叉学科领域,带动学科结构优化与调整。探索完善跨学科研究机构的管理体系,推行跨院系跨学科聘任教师,发挥跨学部的交叉学科指导委员会对重点领域学科建设的作用。扎实推进“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持续推动大型科学仪器公共平台建设。服务北京市“四个中心”功能定位,在周边聚集一批服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研究平台和研究机构。

  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障,积极引领学校改革发展方向。结合实际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运行规则和配套制度,健全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体系。以《北京大学章程》为核心推进规章制度的立改废工作,加强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监察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以及学生会、研究生会建设,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体系,提升依章办学依法治校能力。制定加强基层党委工作的意见,健全完善院系党政联席会议议事决策制度,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制定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及10个任务分解方案,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师生心坎上,凝聚加快“双一流”建设的强大合力。

  12.构建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北大将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服务文化强国战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北大将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六马工程”“十件大事”要件件落实,主办好首次在中国举办的近5000人出席的世界哲学大会,继续办好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编译15卷《马克思历史考证大辞典》。更加重视并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基础学科的支持,继续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之间、文科与理工医农等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继续做好以《儒藏》等为代表的重大学术项目。

  北大的哲学社会科学,不仅要认真研究西方的理论,更根本的是致力于在中国实践中形成中国理论,用中国理论研究、阐释和解决中国问题,也要为解决世界问题提出中国方案。要注意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不同。也就是说,在国外刊物上发表多少论文并非衡量一流的唯一标准。我们更看重、更提倡和更鼓励的是为中国的发展进步提供更多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思想和新方案。

  13.如何保障“双一流”建设的贯彻落实

  北京大学将从几个方面来保障“双一流”建设的落地实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化“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锻造坚强领导核心,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机制,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设立“双一流”建设领导小组,组建“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二是建立推进机制,“双一流”建设工作小组、各职能部门、各院系通力合作,切实落实“双一流”建设任务。三是强化绩效考评。四是凝心聚力,积极营造全校师生员工关心支持“双一流”建设的良好氛围。

  贯彻落实双一流建设方案,必须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脚踏实地,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最大限度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守正创新,坚定勇敢的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一条引领中国高等教育振兴之路,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力争率先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