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推“珠峰计划”:到2020年支撑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

2018-08-03

  日前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以下简称“《计划》”),为基础学科发展加码。根据《计划》,到2020年,高等学校基础研究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支撑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对数学、物理等重点或薄弱基础学科给予更多倾斜,在基地建设、招生指标等资源配置上加强布局。

  到本世纪中叶培养出一批国际顶尖水平的科学大师

  “与新时代建设世界教育强国和科技强国的要求相比,高等学校基础研究重大原创成果和领军人才偏少,条件能力建设仍需提升,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计划》表示。

  《计划》提出了三个时间节点:到2020年,高等学校基础研究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建设一批前沿科学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支撑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前列。

  到2035年,高等学校基础研究水平大幅跃升,一批学科领域跻身世界一流前列,产出一批对世界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性科学成果。

  到本世纪中叶,在一批重要领域形成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和新学科,培养出一批国际顶尖水平的科学大师。

  对数学、物理等重点或薄弱基础学科给予更多倾斜

  为推进政策落实,《计划》提出,成立高等学校基础研究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推动高等学校基础研究全面发展,为率先取得基础研究重大突破夯实基础。

  《计划》强调基础学科的基石作用。要求重视基本理论和学科建设,对数学、物理等重点或薄弱基础学科给予更多倾斜,在基地建设、招生指标等资源配置上加强布局。

  “注重基础与应用的衔接,促进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发挥基础学科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鼓励多学科交叉联合培养。深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提出。

  科研环境的优化也被强调,《计划》提出,建立符合基础研究特点和规律的评价机制,强化分类评价和第三方评价,探索长周期评价,突出目标导向,以研究质量、原创价值和实际贡献为评价重点,建立有利于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的评价和考核机制,鼓励科研人员持续研究和长期积累。加大对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倾斜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