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考试有哪些新变化、薄弱环节如何攻克?

2017-05-17

  2017年高考《考试手册(语文科)》中的变化

  依据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以及2016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新修订出版的《上海市高级中学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结合中学教学实际,2017年高考《考试手册(语文科)》进行了修订,与2016年相比,产生了较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卷面结构上,独立设置“积累应用”板块,考试内容为语文知识的识记和运用,包括: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及与之相关的文学常识、文化常识;再现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在提供的新情境中使用名篇、名句;根据语境,使用语文知识进行识别、判断、归类等。《考试手册》显示该板块为10分,原有涉及传统文化知识的分值得以保持或稍微增加。

  第二,阅读部分考试内容的呈现,由原来的不分体裁的混合编写,分为社科类现代文、文学类现代文、古代诗文三类编写,并针对文体特征,设定有针对性的考试内容。

  考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专家结合近几年的语文高考答题情况指出考生可能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现代文阅读

  有的考生轻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落实,基本的语法、修辞知识及其运用能力得分偏低;有的考生对相关概念较为模糊,对教材中学过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不能迁移;有的考生忽视从语言出发、从研读文本出发的规律,对文本中语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有割裂和肢解现象,因而答题就事论事,生搬硬套某些程式化的术语,缺少对全文的把握和对段落逻辑关系的思考与理解。

  古诗文阅读

  考生遇到最多的问题是背诵积累不够。其次,学生对诗歌的理解鉴赏能力有待提高。很多学生课内古诗文学习落实不够,文言词汇积累欠缺,基本的词语和句子解释的能力较差。建议学生努力培养对待文言文、古人亲近的态度,领略文言文凝练、优美的特点;努力夯实文言文基础,熟悉并掌握相当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词法、句式;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提高对文言文的赏析能力。

  诗词学习过程中,建议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作家的生活经历、思想;细致体会优美的意象、真挚的情感,并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感受。

  写 作

  1、思想内容:有的考生阐述仅停留在对题目肤浅的理解,缺少深入的感知和分析;不能从已知推断潜在的意蕴,在“意”的“点”上作深化。有的考生作文存在观念不清、狭隘偏激等弊病。有些考生无视材料作文的要求,出现三种偏向:

  第一是完全离题。作文从头至尾所写内容与材料全无关联。第二是变相离题。文章虽对有关内容指向的象征意义有所涉及,或有一定逻辑内联,但是全文对这个材料引发的载体,完全抛弃,只字不提。第三是部分偏题。文中某些段落思路偏离,写着写着,滑出“轨道”;或是废话连篇,或是例说与观点隔阂,或是“套作”式搬袭,牵强阐说,强扭题意。

  2、论证过程:部分考生分析推论能力不强,仅仅是大段举例,不能深入进行理性探究,常常表现为“贴标签”式概括。议论不能深究内核,不能挖掘个性化细节及精神特质,无法凸显其内在逻辑。有的考生论证则是顾此失彼,缺乏周密思考。

  3、事例使用:一是材料的滥用,即全文只见材料,不见分析,只见名人名言,不见自己观点。二是材料的契合度问题,某段所用材料常常与其所论述的观点之间缺少紧密联系,为了使用材料而使用材料,为了凑字数而使用材料,就像造房子要砌墙,本来应该使用砖,作者却用了瓦。三是即使是恰当的材料,在使用时缺少对材料的整理,也容易繁简失当。也有的缺少结合观点、用自己的话对材料的剖析,容易使作文零碎支离,就像有合适的原料和调料,却少了烹饪的过程。援引材料多,关键还是要看如何用,要做到是作者在用材料而不是为材料所用,要有而若无、实而若虚,用材料如己出,使材料成为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才能让材料为文章添彩。

  4、语言表达:错别字、病句、标点使用不当的普遍存在也应引起关注。作文中错别字多的可达十几个;“的”“地”“得”三词使用随意;标点有的一逗到底;引号的使用如直接引用、间接引用、句末符号放在引号内还是引号外的错误等层出不穷。

  语文临考前如何进行总复习?

  调整好考前心态,树立信心。根据自己对语文知识掌握的情况,归纳一些学习方法,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拾遗补缺。具体建议如下:

  1、了解和明确语文高考的内容和要求

  考生应对《考试手册》中规定的,特别是对有变化的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要有所了解,以检验自己复习过程中掌握的情况。

  如新设置的“积累应用”板块,考查形式上,往年都是给出上句默写下句或给出下句默写上句,2017年则增加了文学常识相关的默写,如出处、年代、作者、标题、词牌、曲牌等。

  如“提示性默写”也与原来不同,提示方法,可以有“相似手法”,如“清代王夫之盛赞《采薇》中的句子‘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还可以有相似的语境、内容、情感、主题等的关联提示,如“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______ , ______ ’,正是危急存亡之时”即是语境的提示;如“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 , ______ ’ 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就是内容的提示;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______ , ______’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就是情感的提示等等。

  课外名句的考查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使用了选择题的形式,如让考生在一个新情境中选择使用一句恰当的名句,关键在对背诵的课外名句,需要理解准确,这样才能辨析四个名句之间的差别,并结合情境做出正确的选择。

  还有新增试题考查在某一情境下“用语得体”,结合教学基本要求中与“得体”一起出现的“正确”“清晰”“连贯”“有逻辑”等,也都是可以出题的点。例: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很多人喜欢吃辣,是因为辣椒素刺激舌头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类似灼烧的感觉,______ ,内啡肽又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能在短时间内带来“辣椒素快感”,慢慢地我们就喜欢上吃辣了。

  A.大脑在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下把内啡肽释放出来

  B.内啡肽因这些兴奋性的刺激而被大脑释放出来

  C.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

  D.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把内啡肽释放出来

  本题是在相对完整的特定语境中,考查用语“连贯”的能力。虽然四个选项的真实意义并未发生变化,但不同语序造成了连贯程度的不同。考生需要了解哪些是新信息、哪些是旧信息,如“内啡肽”在横线前未曾出现,是新信息,且在后一分句里充当话题,因此不宜充当横线处的主语,同时也不宜充当把字句的宾语,因为单独的普通名词作为“把”的宾语一般是旧信息。所以“内啡肽”作为“释放出”的宾语是很合适其新信息的身份,而让句子通顺流畅。这只是对本题背后的语法理据做出分析,考生做题时当然不用进行这样的分析,考生只需要凭借语感,或者大致根据哪个词承上,哪个词启下,在位置上哪些词比较靠近等,大致就已经能得出答案了。

  从新变化来看,复习策略可以表述为:从名句本身拓宽到名句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增强对名句的准确理解,并考虑名句的运用情境;平时口头及写作中的语言表达,更注重语言运用的正确、清晰、连贯、得体、有逻辑等。

  2、了解和掌握古代诗文学习规律,循序渐进

  古代诗文要掌握字、词、句,掌握篇章结构,还应了解《考试手册》对新课标“能阅读浅易文言文”所作的具体阐释,即:根据上下文正确解释常见文言实词、虚词;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词法、句式;能够正确把握文章并进行初步的分析、评价;能够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等。可将现代文的阅读训练方法,引入文言文的阅读,打通现代文、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古代诗歌鉴赏的复习,首先牵涉到的是基础知识。读懂古诗,需要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能力,而鉴赏的方法又牵涉到相关的知识素养。鉴赏的角度,既可以从作品的整体语言风格着手,从语言的表达方式着手,如抒情、叙述、描写、议论,其中抒情又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又可以从诗中所采用的修辞手法着手,还可以从结构、章法、艺术特点着手,或从艺术表现手法着手,如白描、衬托、渲染、用典、象征等;此外还可以对具有特殊艺术表现力的字词进行品味赏析。

  3、重视教材,注重迁移

  语文高考的阅读材料虽然全部取材于课本之外,但其中不少试题与教材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而能力要求则与教材要求一致。要能利用教材建立知识体系,对渗透在教材中的知识和能力要有所积累,对学过的内容要进行梳理和归类,注重知识、能力、方法的运用。

  复习可以采取“切块”分割式,及“条目”梳理法。例如“识记”的复习,可分为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文学常识又可分为诗文名句、文体特征、作家流派及其风格特点等。可以自问自查,也可与同学互问互答,交流复习进程,彼此促进,也利于加深印象。 整体语言风格着手,从语言的表达方式着手,如抒情、叙述、描写、议论,其中抒情又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又可以从诗中所采用的修辞手法着手,还可以从结构、章法、艺术特点着手,或从艺术表现手法着手,如白描、衬托、渲染、用典、象征等;此外还可以对具有特殊艺术表现力的字词进行品味赏析。

  4、留心观察,善于捕捉事物特征

  写作的源泉来自社会生活。学习写作,首先要能观察、感受生活,做到“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同时能有持之以恒的勤思、勤写的习惯。所谓根深才能叶茂,如果把写作能力比作“叶”,那么主体观察思考,就是“根”了。思考生活,才能逐渐领悟到写作规律的真谛,将写作的方法、技巧化为己有,达到心领神会、融会贯通的地步。

  5、精选试题,了解不同题型的特点

  考生可选些近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作为考前的模拟训练,以了解试卷的基本结构,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技巧,熟悉题型和答题方式,分析自己在训练过程中的失误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