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考试说明》解读:地理

2015-02-05 来源:

  地理学科综合性强,要求有一定的计算能力,让不少文科生头疼。针对新出炉的《大纲》和《说明》,哈三中地理名师王晓峰分析了今年高考地理科目的特点和走向,并根据考生备考时间,将地理复习计划规划为一模前、一模至三模以及三模至高考的三个阶段,对三个阶段分别进行了有针对性地讲解。

  名师简介

  王晓峰,哈三中高三班主任,中学一级教师。哈尔滨市“千优”教师、哈尔滨市地理骨干教师、哈尔滨天文科技教师、全国中学生地理知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哈三中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德育工作者,曾担任6年备课组长。

  《考试说明》解读

  考查点“显性”转“隐性”

  2015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大纲(地理部分)与2014年相比,整体内容没有发生变化,体现了地理考试大纲相对稳定的特点。分析近5年的高考地理试题,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特点:

  1.稳定性——试卷题型、结构、赋分、难度均较稳定。

  2.规范性——考查主干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以问题为中心,多角度多层面设问,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按照“先易后难”规范出题。

  3.基础性——立足主干知识,考查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注重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

  4.学科性——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以图表资料切入试题,图文并茂。

  5.探索性——注重人地关系考查,关注时代发展,热点问题由“显性”向“隐性”转变。

  复习思路

  王晓峰介绍,现阶段,高三学生第一阶段的一轮复习已接近尾声。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提高各阶段复习的有效性是高考地理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各阶段的复习建议如下:

  第一阶段(一模之前):单元复习梳理主干知识

  此阶段即一轮单元复习,要严格按照考纲要求,加强对主干知识的梳理,对概念、原理等要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理清横纵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复习时要注重自我消化,围绕课堂上老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归纳,通过练习进行巩固,分阶段进行单元综合检测。

  复习指导

  第二阶段(一模至三模):专题复习重组归纳基础知识

  此阶段为二轮专题复习,是在单元复习基础上对知识进行重组、归纳、综合的过程,从而把知识规律化、系统化和条理化,是从知识到能力的升华。

  在专题复习过程中,首先,要突出主干知识的应用。主要分以下几个专题:地球和地图、地貌、大气环境、水文、等值线、自然资源和灾害、区位选择、人口和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区域地理、图表。其次,要建立知识网络,结合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例如,复习“气候”时,可以从气候要素、气候因子、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与分布规律、气候的地带性与非地带性表现、气候对人口分布与农业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联想。再次,要关注热点、焦点,联系社会实际,如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国内重大工程建设、自然灾害等,要用地理知识和原理进行分析和解释。还应注意把热点地区落实到图上,注意细化热点地区的特征。

  第三阶段(三模至高考):回归基础培养审题解题思路

  第三阶段复习时重点要做好以下两方面:明确解题思路,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回归教材和考纲,依据地理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明确主干知识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注重培养审题技巧,训练答题规范。

  王晓峰总结,能不能较好地吻合标准答案、能不能用科学的地理术语表达,成为考生能不能取得高分的分水岭。学生应该严格训练,努力做到答题语言规范、条理清晰、要点全面,养成良好的审题与解题习惯。